普通人如何通过训练大幅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原文地址 www.zhihu.com https://pic2.zhimg.com/v2-48c7c707d78fc043d3f8da8f8c82cd0b_xs.jpg?source=1940ef5c王世民

就是这个了,最适合普通人,唯一需要你做的就是大量练习:按照一定的决策模型来决策。 (也是我自己十多年的实践心得)

很多人在做决策时会犹豫,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担心决策错了怎么办。但事实上没有哪个决策敢保证 100% 正确,因为这个世界永远都存在着一定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没有人能做到 100% 决策正确。

我自己的心得是只要是按照决策模型去做的,错就错了呗。即使错了才能修正自己的决策模型,让下一次决策更有效。(如果你看到最后的话,会发现我们有一个群,群是免费的,但是谢绝广告和干扰)

1、规律决策处在决策层次的第五层

人的决策大致可分为 6 层,分别是:情绪决策、喜恶决策、利己决策、信念决策、规律决策以及系统决策。

其中,第 1 层、第 2 层的情绪决策和喜恶决策属于感性决策,是非常低层次的一种决策:

情绪决策主要由自身的情绪影响决策的结果,包括恐惧、愤怒、喜悦这些。 比如,我不敢接这个项目,我好害怕我做砸了被人笑话,这是由恐惧情绪主导做出的决策; 再比如,靠,我不跟这个傻 x 一组,这是由愤怒情绪主导做出的决策。 喜恶决策主要从自己的喜欢或厌恶出发做考虑。 比如,这是刘涛在《欢乐颂》里穿的同款衣服哎,吃土都要买,这是由喜欢某位明星推动做出的决策;再比如,这部电影是 AnglaBay 主演的啊,恶心不想看,这是由厌恶某位明星推动做出的决策。

第 3 层、第 4 层的利己决策和信念决策属于理性决策,但是偏主观,这两种决策的难度高于前两种,需要有一定的阅历、经验和思考,但是也不太需要动脑筋。

利己决策是指从满足自己的利益出发做出的决策。 比如员工说,我们就应该学学法国,每周上班 35 小时;但老板却会说,我们就应该学学日本,下班早了都不敢回家。这种决策就是分别从各自的个人利益出发所做出的。 (听了利己决策是不是有点鄙视自己啊,千万不用。因为那些做善事的人,决策层次其实跟你一样,只不过是被植入了信念不同而已,你被植入的信念可以能是 “人不为之,天诛地灭”,而做善事的人被植入的信念可能是 “今世行善,下世享福”) 信念决策是决策的第四层次,它是由价值观和信念驱动做出的决策。 比如,盲目相信民主制度的人,可能会说 “印度发展肯定比中国好,因为它是民主国家”;再比如,一个给自己植入了不会讲话信念的人,可能会说 “演讲就算了吧,我这个人不太会讲话”。

第 5 层、第 6 层的规律决策和系统决策也属于理性决策,但是偏客观。这两种决策的难度高于前面四种,需要大量后天的锻炼、以及更多的理性思考。

规律决策是使用反映事物背后客观规律的框架和模型来做决策,并且大多数时候都会拿数字说话。这种决策方式,也是咱们需要重点练习的。 系统决策是决策的最高层次了,一般用于难度很大的多目标决策。它是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并考虑到一定概率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同时随着时间推移做动态反馈、更正。这种决策方法是需要 IT 系统来支撑配合的,至少需要一个 Excel 模板做支持。

当我们在决策时,我们要能够清楚意识到,你是不是在用前四种层次做决策,这样你才能显性地了解你决策背后的思考,并且作出更为正确的判断。

假如你的决策是由情绪驱动的,或者由喜恶驱动的,那你就要小心了,因为你做出的这个决策还有可能伤害你自己的利益。

或者你的决策是由信念驱动的,那这个呢是更为麻烦的一个问题,因为很多时候你并不清楚你是由信念驱动去做的决策。但是呢,如果你一旦能识别出来,你的这个决策是受了你的信念的影响,那这个时候你就能更客观地对待自己做出的决策,以及更客观地对待别人反馈给你的意见。

2、三种最常用的规律决策层次的决策模型

1)加权打分模型

加权打分模型可以由你自己设定影响决策的关键因素,并且设定不同因素的权重。

比如某个因素的权重为 2,另一个因素的权重为 1,如果两者的打分都是 5 分的话,那第一个因素的得分就是 5 分乘以权重 2,得分 10 分;而第二个因素因为权重分是 1,因此得分是 5 分。

假如你在纠结于要不要离职,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影响决策的因素设为 3 个:薪资、职位、风险,并分别进行打分。为了简化起见,我们将 3 个因素的权重设置为一样的,都是 1。将得分加权之后,离职分数高于不离职,所以选择了离职。

![](data:image/svg+xml;utf8,)

加权打分模型,适用于影响决策因素比较确定的情况,也就是你自己已经清楚主要的影响因素,以及它们影响的大小程度。

万一影响决策的因素很多,你自己还不是很确定的情况,怎么办呢?我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用的是必要、优先条件选择模型。

2)必要、优先条件模型

具体用:将决策的选择条件清楚分为 “必要条件” 与“优先条件”。这个决策方法分为两步。

第一步,先考虑 “必要条件”,这是一个强制满足的选择条件,不符合必要条件的方案即予以删除。比如,方案三因为无法满足“4 个月内执行完成” 的必要条件,因此就直接给它删除了。

https://pic2.zhimg.com/v2-81004b10dce38a3624993098e82b3f1c_r.jpg?source=1940ef5c

通过第一步必要条件的筛选后,就进入第二步 “优先条件的筛选”

优先条件的筛选是一种加权分析。怎么理解,就是先设置每个优先条件的权重,不同条件的权重可以不一样。看下第一条和第二条优先条件,它们的权重 w 是不同的,一个是 9 分,一个是 7 分

权重设计好后,就是给不同方案打分,也就是图中的 R 列。权重乘以打分,就是每个方案针对每个优先条件的得分,将所有得分加总之后,得分最高的就是决策选择优先级最高的。

https://pic3.zhimg.com/v2-7592e461607752c33f4268d9253d7846_r.jpg?source=1940ef5c

3)TCR 模型

TCR 模型主要用于对分析结果的筛选。这个模型从时间、成本、风险 3 个维度对解决措施做筛选(时间、成本、风险是项目管理过程中最为关注的三项要素了)

https://pic4.zhimg.com/v2-aaf60d312b81256f12072991e3ff667e_r.jpg?source=1940ef5c

比如,上图给出的是一个开车送货,因为车比山洞高,如何操作的方法。其中第 2 行,青底色标出来的选项,因为时间最短、成本最低、风险最小,就应该作为最高优先级的一个解决措施。

最后,

模型看起来简单,而当你实际用起来的时候才可能发现它真正的价值。

【知道】不容易,【做到】更难,希望你能够真正开始用起来了。


结尾两件事:

1、我们有一个职场思维、职场沟通和解决问题的社群,如果你有问题的话可以群内提问或者私聊我。

群是免费的,但是谢绝广告和水聊。这个是企业微信号,添加起来会复杂些,你如果能够添加成功的话,就说明很棒哦。微信号 15012848645,添加方式可以参考下面的截图

(因为个人微信号有被添加人数的限制,前段时间有不少想进群的朋友都没有添加上,所以就换成了企业号)

https://pic1.zhimg.com/v2-309bd6ef61c28bb6cf646261c704f63a_r.jpg?source=1940ef5c

2、五年前出版的《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第二版也刚刚上市了,正是由于大家对第一版的认可才有了新一版的出版,在此一并谢过大家

新书在当当现在恰好有 5 折的优惠,也欢迎有提升思维能力需要的朋友翻阅、指导:

《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第 2 版)》(王世民)【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 - 当当图书https://pic3.zhimg.com/v2-7c61a06ec0734440b9011ff5824611d4_xs.jpg?source=1940ef5c Larry Ho

数个高票答案的决策理论让人叹为观止,作为绝对的外行人,我表示献上我的膝盖。

我在知乎上也回答过一些问题,我的 style 是,不说理论。(针对这个问题我也说不出理论,水平太 low。。。)

我说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好了,和大家分享一下所谓的 “重大决策” 到底意味着什么。

2011 年,当时我在厦大读研,我的右脚不慎在一场篮球赛上踩在了猪队友的脚上,我当时都能听到脚踝处 “咔嚓” 一声。。。

同学们立马把我送到厦大兽医院(厦大医院。。。我们都这么叫它),花 7 块钱拍了个 X 光(话说也是真心便宜,不知道现在涨价了没),X 光显示骨头一切正常,于是众人打道回府。

但我一直觉得不对劲,首先,我的脚肿得太厉害了!脚踝足足粗了一倍还多,而且特别痛,那绝对不是普通扭伤的疼痛程度,我头两天晚上甚至睡不着觉。第四天,我的脚依旧钻心地疼痛,虽然 X 光显示骨头没问题,但我依旧心有忐忑,于是我再次来到厦大兽医院,找到了之前的那个医生。

医生表示 X 光显示骨头没事,那就是没问题,让我不要担心,扭伤了以后疼痛是必然的。

我的态度就一个,我要求开一个磁共振(MRI)的检查单,虽然兽医院做不了 MRI,但厦大附属中山医院可以做,而兽医院开出的单据可以让作为厦大学生的我省掉一半以上的检查费(话说厦门做一个 MRI 要 1050 元,真心贵!)

医生表示你完全没必要做 MRI。我坚持。于是我得到了单据。

到中山医院预约好 MRI,四天后做出来的结果是:距骨挫伤!

骨挫伤本身不是特别大的问题,毕竟骨头没断,但距骨挫伤绝对是比普通骨折要严重许多的问题。距骨是脚踝上的那个圆圆的骨头,说白了,人能运动靠的就是距骨这两个轴承。人身上两个骨头比较容易坏死,股骨头、以及距骨。

https://pic3.zhimg.com/v2-c36557193ff51131d8038968d65af6f1_r.jpg?source=1940ef5c

(圆圆的那个 “轴承” 就是距骨,一旦受伤,这块骨头是人身上所有骨头中最难恢复的,没有之一!因为它的职责就是承重,即便恢复了,也要继续被“压迫”,因为很难痊愈,其一旦物理结构被破坏,以现在的医学条件来说 100% 痊愈很困难)

百度了一圈后,我真的害怕了,我特么要是瘸了可咋办?!

中山医院的某副主任让我先补打石膏,观察一个月再说,他表示距骨是容易坏死的骨头,你这个挫伤的性质目前不好判断,看看情况再说吧。

事实证明我主动来做 MRI 是无比明智的,后来我查了国外的医学论文才知道,像我这种情况,美国的处理办法只要肿胀严重的二话不说石膏先打上,其他的后续再说。我错过了最佳的打石膏时间,但至少我补上了。。。

回到宿舍,我开始疯狂 Google 以及百度,最终确定了几点:

1、距骨挫伤基本属于运动伤病的范畴,而且比较麻烦,运气不好的话可能要动手术。

2、手术不见得一定能好。。。而且如果几个月后发现软骨损伤严重的话,也许关节镜也解决不了问题,可能要开放性手术。。。开放性手术意味着先锯掉一段骨头,暴露视野,修复好目标位置,再接上骨头。。。听起来都吓人。。。

3、一切取决于距骨软骨的预后情况

4、搞不好会得关节炎,这个是最麻烦的。。。

充分了解之后,我发现我这个毛病全国最有把握搞定的医院有两个:北医三院、以及上海华山医院,前者不用说了,几乎是国家运动员御用的疗伤圣地,后者是刘翔御用过的。我在好大夫上分别咨询了两个医院的一些专家,这些专家都挺 nice,也都回复我了,北京专家的意见是:不好说,看情况观察下再说,是否需要手术要看恢复情况;上海的专家表示,你这个情况我接手过不少,大部分都需要手术。

综合了多方信息后,作为一名烟酒僧,我干的第一件事儿是,首先在 CNKI 上把距骨挫伤有关的医学论文都 down 下来,然后利用 google,把能找到的 Talus Bruise 相关医学论文都抓下来。老实说,我良好的英文功底在此时发挥了巨大作用。。。

研究过这些论文后,结论是:国内的论文大都雷同,但对距骨挫伤的预后都不是很乐观,痊愈的希望不到 40%;国外的论文相对靠谱一些,对距骨挫伤、尤其是软骨损伤的治疗方法都阐述的更详细,比如微骨折手术(micro-fracture),话说麦迪就做过这个手术;以及自体培养软骨等等。

各种资料综合后的结论让人迷茫:

不负重(即伤腿不走路)越久,对骨头及软骨的愈合越有利,BUT,长时间不走路有可能骨质疏松,说白了,这脚就废了。。。另外,愈合期的少量负重,是能够刺激骨头及软骨尽愈合的。完全是各种矛盾、各种 trade off 好么。。。

然后,没有任何医生能针对这个给出准确的时间表,医生都是根据经验,告诉你应该三个月左右慢慢负重。。。但这件事没那么简单,或早或晚负重一个月半个月,可能会决定一个人以后是健康人还是瘸子。。。

我的决策能力这个时候体现出来了。决策步骤分为这么几步:

1、根据国内外的医学论文,大致测算最佳的负重时间。研究完论文,我发现这些 paper 给出的时间是:2-5 个月都可以。。。这么大的误差区间,真是给跪了。

2、我加了两个距骨受伤的 QQ 群,里面有 N 个距骨受伤的家伙,凡是和我病情类似的家伙,我加他们好友,并详细询问他们的病史及负重时间,将这些人的信息都记录在 excel 表格中。根据 “走访” 记录,下地时间早于三个月的家伙们,预后都比较差!样本量勉强也差不多达到 100 了,具备了最最基本的统计学意义。

于是我将自己的下地时间定在第四个月,在此期间,我给自己开了个 “短波理疗” 的药方,并且为了减轻肌肉萎缩,每天做各种按摩肌肉、对着空气踩单车之类的运动。

在开始下地负重以后,根据 “走访” 结果,我将自己自己的负重阶段分为“初级负重”、“高级负重”、“完全负重”、“恢复运动”,四个阶段,期间我做过 4 次 MRI,几乎天天逛国外的医学论坛并将自己的 MRI 片子传上去给某些医生看。。。

直到一年半后,我才能重新跑步、打球,后遗症几乎完全没有,之所以说是几乎,是因为打过石膏的关系,右脚的翻转角度现在有一些小影响,但完全不影响运动。

值得一提的是,我加入的两个 QQ 群里面,完全康复并恢复运动的,只有我自己。。。

我这只脚踝真的几乎是我自己治好的,并非我不相信专家,而是当专家明显不靠谱的时候,你真的需要对自己的身体做出决策,这件事给我的最大经验是:决策一定要理性!收集现有的所有资料,这是 “文献综述” 的意义所在。。。我是不是该说我这个烟酒僧真的没白读呢。。。之后,要理性地收集 sample,这些才是真正有指导意义的玩意。

当真的需要决策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真的不那么容易,情绪很容易占据你的大脑,depression, upset,然后开始破罐子破摔。。。

请保持理性!即便是在逆境中,保持理性起码能让你做出 the least bad option(最不差的选择),如此,至少奇迹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2017-7-26 14:09:19 补充内容:

真心没想到随手作答的一个答案,一天之内的点赞数就快飙到 1k 了,考虑到本答案的影响力在持续上升,我觉得有必要补充说明几点,免得给众人带来误导:

1、虽然这份答案是关于 “独立决策” 的一份 case,但事实上,我本人相当尊重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医生。我在独立决策自己脚踝的恢复方案中,所参考的文献资料、咨询的专业对象,都是医学相关的,所以,最终促使我康复的,终究是专业知识。天朝碍于自身的国情,医疗服务很难面面俱到,就我个人而言,我对天朝的医疗服务还是基本满意的,如果有下辈子,我很想做一名医生。

2、好多同学问我脚踝、以及膝盖的损伤问题,我在此给各位如下建议:

a、首先,请 X 光排除重大的骨折等问题,当然,我相信大多数人这一步是做了的,毕竟再小的医院也是具备 X 光设备的。需要着重指出的一点是,在受伤的前期,请一定不要寻求中医的帮助,就我个人经验、以及 “走访” 获取的经验来看,受伤前期因为笃信中医所谓的推拿等技术而耽误病情的不在少数。中医在跌打损伤方面的确有自己的一套,比如云南白药,但那是药,不是医术,中医在受伤初期能做的事儿很小。如果你恰好有 X 光拍不出的病症、你又恰好还没做 MRI 检查,这个时候中医给你做任何的推拿只有一个作用:无限加重、以及拖延你的病情!所以,受伤的初期,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你的身体在物理方面是否遭受了器质性的损伤,这些需要影像学设备的帮忙,而非中医,因此,除了搞一瓶云南白药喷剂之外,请立即寻求西医的帮助。

b、如果你只是普通的崴脚之类,在 X 光排除骨折后,你在两周之内基本可以痊愈(如果你连 X 光也懒得拍,那我也只好说我懒得说了。。。)。而如果你在两周后,依旧存在肿胀不消退、负重行走疼痛、弯曲角度受限等等问题,请无论如何做一个 MRI 检查(磁共振)!切忌,这个钱不能省!

c、如果你已经有经常崴脚的毛病了,那么请放弃篮球、足球等活动吧。这说明你的韧带已经有问题了,运动员在初次韧带严重撕裂之后,一般会做手术做物理复位,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竞技水平。我们普通人很多时候的韧带轻微撕裂,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其实受伤的韧带已经异位愈合了,这意味着你的韧带的物理结构已经失去了最完美的状态(运动员做手术,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而用手术的办法人工纠正过来),已经不能支持你做距离的足球、篮球活动,继续激烈的对抗性运动很可能会让你受一次大伤,运气差的同学可能会得关节炎,不得不经常去注射玻璃酸钠之类的玩意,一个针头直接插进你的踝关节 or 膝关节里,你不害怕么。。。运气最差的,也许会变成瘸子。总之,没伤病的,请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有小毛病的,请远离对抗性活动。实在想打球的话,请玩 “地板流”,绝对别搞 AI,Kobe 的打法,你会死的很惨的。。。

d、受伤之后,最最最最重要的一件事:充分卧床休息 + 如果肿胀的话脚垫高 + 不休息好绝对不下地负重,不遵守这个原则、不让自己这次的伤好利索的话,你会以后反复受伤,这很不值得!

e、运动受伤可大可小,99% 的情况下,崴个脚是没事的,但我的确见过好多打篮球崴了脚导致以后别说跑步、走路都费劲的。。。NBA 的医疗水平那么高,奥登的脚就挂了、姚明的脚也挂了。NBA 的所有人的膝盖软骨都几乎是磨平的(无一例外),很多人职业生涯中后期都不得不考虑微骨折手术(micro-fracture),就是为了拯救膝盖软骨,但那么多人做了微骨折,很成功的也是少数(即便以 NBA 这么牛逼的医疗技术),同样是微骨折,贾森基德非常成功,麦蒂就差得多。我们不需要靠打球赚钱,所以至少请不要让自己的软骨搞的那么不像话,如果已经有症状,还持续运动,这不是勇敢,这叫无脑。。。

f、你越关心自己的骨头,你的骨头越给力,基本是这样的。

3、我自己这个独立决策的案例,其实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就看你是否想花这个心思。好多人私信问我是干吗的,在这里统一作答:做过夜总会乐手、外贸、翻译、互联网产品经理。个人比较喜欢产品经理的这段经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这种事儿没什么好值得崇拜的,你如果能够静下心来思考,你只会做的比我更好,然后,无论是谁,都需要运气的垂青,我也不例外。

4、一些朋友问我如何学英语,well,如果你对英语学习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这个 :

饱和英语学习法 2.0 这是我写过的一个英语学习法的帖子。

另外,我有个微信的订阅号,LarryTalksEnglish,如果你喜欢英语、以及对我扯淡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下,没兴趣的请无视。

5、我后来做产品经理数年,工作期间我的方法论及决策办法其实和这个距骨的事儿如出一辙:

a、 “文献综述”(穷尽现有资料);

b、评估 “文献综述” 的实践意义 + 少量用户访谈,这一步是做基本的定性分析,以此确定后续定量分析的操作办法。

c、定量分析(大量问卷调查 or AB test or 产品点击量分析 or 产品后台用户数据分析)

d、得出初步结论。

e、按照步骤 d 的结论,组内研讨之后,给出 MVP 产品形态(也有可能是 UI 图、调研成果等其他形式);

f、MVP 注入目标用户人群,并跟踪使用情况。

g,反复 a-f 的步骤。

至此,我想我自己的决策机制,我已经讲清楚了。

https://pic1.zhimg.com/36b158fd8_xs.jpg?source=1940ef5c何明科​

特别认可的一句话:人生最浪费时间的三件事 judge, hesitate and regret。总结起来全是和选择或决策相关的,分别对应决策前、决策中和决策后。由此可见决策能力对人生影响之巨大,难怪题主会有这样的问题以及面对如此众多的优秀答案。

要想提高决策能力,就我的经验而言就两条:在非重要决策上节省精力 + 不纠结。

巴菲特曾说,犯错少就是成功,特别是回避那些影响重大的弱智决策失误。但是许多人却每天处在不断决策各种琐事上面,比如:午饭去哪里吃、如何点菜、如何定航班、是否参加某个会议、在同时发生的两个社交活动中如何抉择等等。如果一个人每天可用于决策的脑力是有限的,那么在无关紧要的决策上花费的脑力太多,就会影响在重要决策上的脑力投入,从而降低决策质量。曾经看见一个大佬级人物,为了一个并不重要的内部会议,和行政总管详细讨论酒店的安排计划,争取达到质量和价格的最优结合(不得不叹服该大佬的精力之旺盛以及潜力之巨大)。

要****在非重要决策上节省精力,自己总结的套路有三。找到如下三类事件,按照如下各自的解法,能简化大部分问题。

  • 找到出无需费神的决策,如日后遇见则用最简单甚至是随机的办法处理,比如:吃饭地点、打发时间需要看的电影等等。
  • 找到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帮助自己在合适的问题上做决策。回到上面关于大佬的例子,集中做一次性决策找到一个靠谱的行政总管并舍得花钱聘用之,一劳永逸,而避免浪费浪费自己的精力在自己并不擅长的问题上反复决策。
  • 找到合适的事件建立决策机制。在读 MBA 的时候,各类精彩的活动及讲座应接不暇,而且往往冲突。面对这类互相冲突的活动,常困惑于如何选择,各有利弊各有得失,在权衡多个维度的过程中纠结万分。后来有高人指点,建议一套决策机制然后严格执行,核心是保证决策机制简单而可执行,比如:绅士的机制,参加首先答应的活动,而不能毁约去后来的,哪怕后来的活动更有价值;功利的机制,参加对找工作更有价值的活动,而不管毁约之前的活动会得罪什么样的组织者等等。

圈定事件看似简单,然而却极需要生活的智慧。难怪 Reinhold Niebuhr 给出如下名言,“上帝赐与我宁静去接受不能改变的事实,赐与我勇气去改变我能够改变的事实,赐与智慧去分辨其中的差别。”

接下来是不纠结。这点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纠结难在选择多,而不是没选择。正所谓 Option 的反经济学特性(Option 的持有本来是带来价值的,而在这里却给持有人带来更多的负面价值)。因此要想不纠结,就是面对没有本质差别的几个选择中做出决定后,迅速制造不能悔改的束缚(法律上或者面子上),让整个人生从纠结中彻底解脱而变得简洁简单,不用在几个方案中反复思考以及选择之后仍然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得不断后悔。

举例如下。拿到两个等量学校的 Offer,比如 Stanford vs. Harvard。基本常识是这两个学校都差不多,至于什么文化性格匹配我觉得都是二级层面的问题或者做了决定再找理由,根本不用多理。毫不犹豫选择 Stanford(选 Harvard 的人,我也不会粉转黑)或者扔硬币随机选,然后赶紧签约以及通知自己的亲朋好友让自己不能悔改(这样在法律上和社交关系上就产生了不能悔改的束缚),接着订张机票该去哪里玩就去哪里玩儿,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接下来的旅游肯定畅快无比。即使 Harvard 利诱把奖学金翻好几倍或者找 Nobel Laureate 来做说客,虽然我可能会动心,但是已经和 Stanford 签了,所以不能改而不能纠结,骂一句 Welcome To Finland,继续接着玩。但是,我真心见过这样的人,在两个 Offer 之间纠结数月,最后扭扭捏捏去了一个 A 学校或者公司之后,还对 B 念念不忘纠结好几年的人。

再举一个例子。即使刚和老婆(这里换成老板也行)吵完架,跪主板到膝盖红肿,只要觉得还能过下去(除非连续一周坚定地认为,分了好)。出门遇到美女或者初恋(这里可以换成猎头或对手),也是一样表明身份然后秀恩爱或者秀待遇,膝盖那只是换姿势造成的。不要留下任何一个活口或者给自己产生 option 的机会。否则生活将会异常复杂……

做到了 “在非重要决策上节省精力 + 不纠结”,自然会省出来大量的带宽和精力,对于重要决策做出致命一击。

… 更多文章请到… 更多回答请看​**数据冰山 - 知乎专栏何明科的主页**